0571—87099807
导航
导航菜单

中国美术学院各院系详细介绍 1

返回列表

作为艺术生考研党,中国美术学院一定在你的候选报考院校名单之列吧!今天,优塔教育为你整理了中国美术学院各院系的详细介绍,史上最全哦!

  

中国美术学院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根据学科布局、学科结构和专业发展需要,深化院系结构调整,强化学科发展根基。


目前已形成:

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 艺术学理论五个特色型视觉人文学科群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 建筑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

以及专业基础教学部、实验教学管理部、社会科学教学部、公共体育部四个教学部的总体布局



美术学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下设中国画系和书法系

学院以“画学宗脉,书道首望”为建设目标,以“克绍前修,艺合于道”为建设理念,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使命,以其延展不绝的文脉和拓殖不息的学脉,负载着中国传统艺术谱系中最为悠远绵长的人文基因。

学院具有目前国内最为完善的民族书画艺术的教学体系和专业构架,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学科优势与学院力量,以鲜明的学科特色,优秀的学术群体,严谨的治学方法和笃行的治艺精神成为当代国内中国画与书法高等教育领域的标杆,是中国美术学院构建中国视觉文化优质特色学科群和当代新东方学文化中心的元本基石。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在秉承中国画系与书法系优秀教学传统的同时,充分发掘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内涵和核心精神,倡导“固本培源、和而不同”的教育宗旨,以“宽口径、高层次”为教学定位,以“两端深入、多元互动”为教学思路,以研究所和实验室建设来落实“传统优势学科高点”的学科建设策略,构筑具有鲜明国美特色的中国画学和书学的学术构架,营造人才培养“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成人之境。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沈浩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韩璐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沈乐平



| 中国画系

中国画系是以研究中国绘画创作为主攻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该系秉承潘天寿倡导的“高峰意识”,以发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分科教学为特色,建构起一套完备的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现设有中国人物绘画、中国山水绘画、中国花鸟绘画三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中国人物绘画方向:

人物素描、速写、白描、工意笔临摹、写生与创作,诗词题跋等。

中国山水绘画方向:

山水相关题材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诗词题跋等。

中国花鸟绘画方向:

花鸟相关题材的白描、工意笔临摹、写生与创作,诗词题跋等。

系主任:张国民

副主任:刘海勇、花


| 书法系


书法系始于1963年在全国首创的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2001年独立成系。该系坚持研究传统、弘扬传统的道路,固本培元、借古开今,强调国学基础,注重学术品味,重视文化修养,突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个性、综合与专精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形成了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体系和鲜明教学特色,在国内外高等书法教育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书法系以培养具有较高书法篆刻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现设有书法与篆刻、书法学与教育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篆书临摹、隶书临摹、楷书临摹、行书临摹、草书临摹、篆刻临摹、书法创作、篆刻创作、古文字学古汉语、书画题跋、金石学、文献目录学、历代书论、历印论、中国书法史、中国印学史、书法教育史、日本书法史、书法美学等。

系主任:沈浩(兼)

副主任:沈乐平(兼)


绘画艺术学院


绘画艺术学院下设油画系、版画系、壁画系、综合绘画系(筹)。

绘画艺术学院以“技艺与方法——大绘画时代绘画方法论的思考与重建”为核心研究方向,以“后印刷时代的版画艺术”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壁画研创”为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努力继承和发展“国美之路”的优良传统,立足已有的历史积淀与学科优势,深度融合中国文化精神,持续坚持绘画艺术的理想和追求;

另一方面,努力探究和洞察绘画艺术在图像媒体时代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以“重启绘画方法论的思考和建构”,“重构专业融通与内涵深化、多元拓展与本体增强相结合的教学框架”以及“重提开拓创新、国际视野的思想理念”的“三重方法”为主要路向,从油画、版画、壁画、综合绘画等多个角度展开当代绘画艺术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新探索,以构筑大绘画时代的绘画专业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新格局,为社会持续培养兼具有思想深度和创新意识的国际化绘画艺术专门人才。

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

绘画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方利民

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国桥

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井士剑


| 油画系


油画系的前身,为中国美术学院建院之初的西画系。1954年,学院正式成立油画系。长期以来,油画系立足于全球境域中发展着的油画艺术传统,重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重视油画与中国艺术精神的融通,重视基本技能与探索精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能够从事油画创作与相关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在今天,特别基于大绘画时代对于油画专业艺术教育、研究和创作的全新要求,油画系以“技艺与方法——大绘画时代绘画方法论的思考与重建”为核心研究方向,持续优化工作室教学,积极增强油画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教学融通的改革,努力建构工作室、实验室、研究所的“三环”结构方案。

同时,着眼于油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一根本问题,从现实主义精神深化、中国精神融合、具象表现绘画等诸多角度,展开油画教学实践、研究创作的思想与方法建设。既关注绘画本体,又兼具国际视野,以探索油画艺术前沿发展的高点与亮点,持续引领大绘画背景下的油画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

油画系实行工作室制教学,现设有历史与主题性绘画、新具象绘画、具象表现绘画、多维表现绘画及综合绘画五个专业教学工作室,以及油画专业技法与材料研究实验室。

系主任:何红舟

副主任:赵 军

 

| 版画系


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策源地。版画系正式建制于1954年,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教育模式展开版画教学与研究的专业机构。

长期以来,版画系始终坚持“以革命文化为其策源,以本土传统为其培养,以版画技术为其基础,以民族担当的使命重负和中国精神的活化重建为其旨归”的学术方针。特别在今天以“后印刷”为主要专业症候的时代背景下,版画系积极注重跨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强调以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和国际化视野为依托,紧紧围绕“后印刷时代的版画艺术”这一重点研究方向,通过版画方法论的思考与重建,优化工作室教学与“三环”结构方案,持续加强版画实验室的国际化平台打造,以研究并构建一种基于大绘画学科背景的、有效链接版画基础研究与创作研究的、具有深层专业融通与互动内涵的学科结构。培养具有扎实版画造型能力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拥有独立版画创作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与创造型专门人才。  

版画系实行工作室制教学,现设有民族性版画、新现实版画、表现性版画和复合性版画四个专业教学工作室。同时建有涵盖了平版、凹版、凸版、漏版、综合版以及传统木板水印等各专业版种、配备国际一流专业设备的大型版画实验室。  

系主任:蔡 枫

副主任:于 洪



| 壁画系


壁画系起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1年筹建,2002年正式设立壁画专业。2007年成立壁画艺术系,隶属于公共艺术学院。2015年,壁画系调整至绘画艺术学院。

壁画系以工作室教学为平台,以实验室教学为特点,建立注重方法论与动手能力的研究型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在大绘画语境下,壁画系紧紧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壁画研究与创作”这一重点研究方向,以图像学为基础,以现当代艺术成果为引领,以媒介与材料学为本体,积极探索公共场域中的宏大叙事和纪念性绘画表现;注重实验型壁画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创新应用;踏实研究壁画创作的程序和制作方法;传承东方经典壁画法理和技艺。活化传统、创新形式,打造融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学研产平台。

壁画系现设有大型纪念型叙事性壁画创作与东方壁画创作两个专业教学工作室,以及包含了中国传统干壁画、欧洲湿壁画、坦培拉绘画、陶板壁画、马赛克镶嵌、岩彩、分层壁刻、彩绘工艺、复制与修复等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壁画材料媒介及技法实验中心。

系主任:梁 怡

副主任:李文东

 

| 综合绘画系(筹)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是国内率先以综合绘画为方向的现当代绘画实验教学系科。它以1994年成立的综合绘画工作室为发端,2000年改工作室为系,2003年拓展专业更名为综合艺术系,2010年并入油画系,2015年并入绘画艺术学院再次更名为综合绘画系。

二十年来,综合绘画学科以“兼容并蓄、综合创新”为教学主旨,拓宽学科与媒材界限,注重中西艺术传统与现当代比较研究与转换的探索,培育当代绘画教学的新体系。今天,综合绘画系将在绘画艺术学院以“技艺与方法——大绘画时代绘画方法论的思考与重建”为核心研究方向的背景下,构建综合绘画方法论体系,建立工作室、研究所与综合材料实验室的“三环”教学与研创结构,深化东方艺术精神与创作的融合,拓展媒介与观念语言表达的厚度和广度,培养跨文化、跨学科、跨维度的综合多元新态势下的综合艺术人才。

综合绘画系下设两个工作室,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与课程:观念与形式的语言研究、材料研究与实行转换、传统艺术的当代再现、线性语言的表现与重构。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现设有雕塑系、公共空间艺术系、纤维艺术系三个系,其中包括十个工作室,十个实验室,八个研究所,由此形成教学、实验、研创的三环一体的结构,目的是以生为本,推行研究互通、教学融通、资源优化、关系顺畅,发挥学院整体的教学力量,促进一专多能、多元融合的教学目标,真正营造出学院的优质学术环境。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由历史悠久的雕塑系和新兴的公共空间艺术系组建而成。它建立的背景正是中国艺术教育深化改革和创新提升的新的发展时期,以美育普惠大众,营造大美之境。铸历史之人文精神、塑民族之灵魂、创造时代造型、弘扬人性正能量是它最根本的艺术使命。

审视未来艺术发展潮流,发扬我院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优秀学术传统,在新的发展时期,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将探索“东方精神”作为学术建设的新内涵,延展并构建本专业的“东方学”学科理念,研究探索其在教学、实验、研创和社会服务的方法论体系。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杨奇瑞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龙翔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班陵生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沈烈毅


|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创建于1928年,是中国最早的雕塑教育实体。雕塑系始终坚持“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努力营造“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清晰的学术脉络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学科基础,学术成果丰厚,雕塑人才辈出,被誉为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发源地,为雕塑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新世纪以来雕塑系坚持“两端深入,传承创新”的治学态度,重视专业基本功和开放活跃的学术思想,实行基础教学和工作室教学两段制教学模式,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面完整的培养体系。

现设有具象雕塑、跨界雕塑、木石金火雕塑、东方性雕塑四个工作室;以及雕塑造型基础(全院共修)、木石金火(陶、小型铸造)、综合材料、放大制作(全院共用)四个实验室。

目前雕塑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互补、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他们恪守的学术品格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继续弘扬中国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能量,以“东方学”为新的学术拓展研究,探索雕塑艺术的东方精神,并建构教学、实验、研创、社会服务的方法论体系。

主要课程:

素描、泥塑、实验室技术基础、中外雕塑史、泥塑写生、具象雕塑形式研究、专业阅读、专业创作、空间解构与重组、物质与形体、观念与创作、材料与工艺 、材料与构造、阅读与写作(或原文翻译)、个案分析 、创作札记 、身体与物体、身体与空间、空间书写—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

系副主任:余晨星、钱云可


公共空间艺术系


公共空间艺术系设立于2002年,做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公共艺术教研机构,旨在公共空间艺术背景下建立融艺术与人文、造型与设计、传统与当代、公共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当代公共文化精神和公共空间艺术创作与设计能力的高级人才。

现设有公共雕塑、场所空间艺术、景观装置艺术、艺术工程与科技四个工作室;以及模型模具、机动装置构造与程控、虚拟艺术、光媒介与综合媒体影像四个实验室。

公共空间艺术系作为中国艺术教育的新型优秀专业方向,致力于中国城市与乡村的人文、自然空间之东方美学精神的艺术营造,将继续发挥跨界融合的学科优势,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引领和推动公共艺术学科和专业的发展。 

主要课程:

具象造型、抽象造型、虚拟造型、材料语言、空间艺术营造、机动装置、声音装置、智能景观装置、艺术工程设计、艺术写作灯光与建声、城市雕塑规划与创作、公共设施艺术、地景艺术、公共艺术概论。

系主任:郑 靖 

副主任:施 海


纤维艺术系


纤维艺术系是在国际当代艺术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学科。它以纤维形态的独特结构、表现语言和空间建构方式,形成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特质的新的艺术门类,并呈现出多维性、跨界性、综合性及开拓性的特质。作为中国美院多年打造的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专业,它将一如既往地探索和推动纤维艺术的当代性和东方精神的艺术研究与创作,同时也致力于纤维艺术在大众生活、公共空间中多样性的艺术实践。

纤维艺术的教学引入软雕塑与空间艺术的概念,将艺术与人文、造型与材质、传统与当代、城市与空间的学术理念纳入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具有深厚造型艺术基础,掌握纤维艺术表现与多样造型艺术手段,从中西方艺术精神融合的角度上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综合性艺术人才。

现设有纤维造型艺术、纤维与空间艺术两个工作室;以及编织艺术、数字纤维两个实验室。

主要课程:

创意素描、编织与色彩、缝纫与拼贴、丝网印与染色、纤维与造型、软材料空间思维、软雕塑创作、公共艺术、纤维媒体、纤维艺术创作、当代纤维艺术发展史、当代艺术概论等

系主任: 施 慧 

系主任助理:应歆珣


跨媒体艺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包括三个系科、五个研究所、两个实验教学中心。

跨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其教育宗旨是: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

学院致力于以培养兼具跨界整合能力和媒体创意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一方面提供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媒体技术的训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思想与艺术策划的智识培养,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

院长:管怀宾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李振鹏


三系科:

开放媒体系


投身开源交互的网络环境,开发全媒体时代的创造性能量,拓展跨媒体学院的“后艺术”疆域。


媒介展演系

面向会展文化和社会各界表演平台,以体验式空间、叙事性环境、表演性媒介,建构跨媒介展演公共平台,打造跨媒体学院的“超艺术”前沿。


实验艺术系


立足当代艺术系统,以观念带动实验,以艺术开发媒介,打造跨媒体学院的“新艺术”板块。



五研究所: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以文化研究、社会思想、媒体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为知识基础,培养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策展人和批评家。

基本视觉研究所

以艺术家的创作和研究为主导,面向互动性、视觉暴力、感官禁制等一系列等独特的艺术命题,进行感官实验和创作实践。

总体艺术研究所

以社会调研和自我工程学为基础,以造物、肇事、修身为路径,推动贯通身心、统合人我的“大计划”构造。

空间影像研究所

致力于在时间影像、运动影像之外,构造影像叙事的空间逻辑和结构方式。

网络社会研究所

以“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变革、社会互动和社会控制为思考背景,努力推动互联网环境、虚拟现实、网络生态、数字人文和数码客体等方面的研究与创作。


两个教学实验中心:

跨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跨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十二五”重点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设计学


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现设有视觉传达系、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综合设计系、设计艺术学系。

设计艺术学院位于象山校区,该学院历史可追溯至国立艺术院的图案系,上世纪50年代全国系科调整时,迁系至北京组建中央工艺美院;1958年重新建立工艺美术系。1986年由工艺系分出环境艺术系。1996年由工艺系分化为视觉传达系、染织与服装系和工业设计与陶艺系。2003年成立设计艺术学院。
该院以美院特有的人文精神为主轴,以多元高端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综合传统工艺与高科技结合为手段,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向时尚原创设计转型为旨归,以培养国际化背景下的市场创业型高端设计人才为目标。该院拥有染织与服装设计研究院和工业设计研究院两个高端研究机构,在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设计艺术实践与方法研究、设计色彩与城市规划研究等领域达到国内国际水平。所涵盖的设计艺术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和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
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陈肇
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刚、毕学锋
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晓芬

设计艺术学院网址:http://design.caa.edu.cn/


视觉传达系


视觉传达设计系由原工艺美术系装璜专业发展而来,1996年装潢专业独立为视觉传达设计系,该系是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图像信息传达和商业视觉营销为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为专业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科研单位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现设有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多维设计、出版物设计四个工作室方向,拥有电脑图形实验室、印刷实验室和包装成型实验室。

主要课程:

图形语言、字体设计、设计编排、插图、标志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 设计、海报设计、网页设计、展示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等。 

系主任:陈正达

副主任:俞佳迪



今天,优塔教育先暂时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下期继续和大家分享其他院系的详细介绍,瞄准中国美术学院的考研党们敬请期待哦!(以上资料由优塔教育整理汇编)

上一篇下一篇


  

新浪官微

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Email:450175058@qq.com

电话:0571—87099807

QQ:450175058/ VX:18368113036

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云展路10号龙轩大厦B座

COPYRIGHT © 2022 优塔教育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101号

联系我们
 求学热线
0571-87099807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