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7099807
导航
导航菜单

2019考研政治史纲部分核心考点(三)

返回列表

② 1932年组织义勇军,支援抗日。1933年与冯玉祥、蔡廷锴等人合作。

③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

④ 八一宣言:1935年,《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各阶级各阶层党派团结一致。

⑤ 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批评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为抗战到来做了理论上思想上准备。

⑥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提出逼蒋抗日。

⑦ 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⑧ 1937年洛川会议上,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抗战。

⑨ 1937年平型关大捷—第一次胜利。

⑩ 1937年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三三制原则,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运动)。

⑪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1938年《论持久战》:阐明了中日双方四个特点:大小国,强弱国,进步与退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通过持久战必胜。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相持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

⑫ 1939年7月,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除了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反击外,还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声讨,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⑬ 1941年延安整风:整三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学风(核心)、《反对党八股》文风、《整顿党的作风》党风。整风原因:第一,广大党员身上的各种非无产者的作风;第二,需要让老党员提高自己;第三,清算左倾思想。意义: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⑭ 七大:三大作风+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4) 细节总结、意义等:

① 细节总结:

1. 卢沟桥事变是全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东方主战场。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3. 为什么国民党正面战场会失败:第一,片面抗战路线,第二,单纯的防御战。

4. 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意义)在不同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防御阶段:辅助作用;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成为主要的方式。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做到:第一,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第二,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第三,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6. 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磨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7. 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8. 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② 意义:

1.粉碎了侵略图谋,洗刷了耻辱。2.促进了大团结,产生了抗战精神。3.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4.开辟了中国的光明前景。

③ 胜利原因:

1.民族精神是决定因素。2.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是关键。3.全民族抗战是重要法宝。4.国际条件是各国同情与帮助。

④ 中国的地位: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1个反法西斯战场,而且持续时间最长(前后共14年),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第二,中国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有力地制约了日本的世界战略,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并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8. 解放战争期间:

(1) 争取和平解放的努力:

①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② 重庆谈判: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③ 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达成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的政治制度。协议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但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是有利于人民的。

④ 第二条战线形成与发展:1.原因: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二战后的经济危机、发动内战。2.事件:121运动+1230运动+520运动,1947年10月以后,“反内战、反迫害”口号改为“反迫害”—把希望寄托于了解放战争胜利上。

⑤ 228运动—台湾的起义运动与大陆的起义运动结合。

⑥ 民主党派与共产党:1.民主党派的性质:不是单一的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其他知识分子与爱国分子的阶级联盟。

⑦ 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国内的“第三条道路”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弱小:1.国民经济中比重小。2.工业资本比重小。3.轻工业多重工业少。4.与外国列强有联系。5.设备落后,管理落后,与封建势力有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两重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2) 国民党的反动行动:

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3) 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战争过程:

① 1946年防御,主要在解放区。

② 1947年开始反击

③ 1947年6月三路大军把战争引入国统区(进攻序幕揭开)。

④ 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以及重心转移。

⑤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历史性文件,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式确立,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2.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了国体、政体、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经验:

① 统一战线②党的建设③武装斗争

原因:

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国际友人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新浪官微

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Email:450175058@qq.com

电话:0571—87099807

QQ:450175058/ VX:18368113036

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云展路10号龙轩大厦B座

COPYRIGHT © 2022 优塔教育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101号

联系我们
 求学热线
0571-87099807

微信公众账号